贊助我們,謝謝你

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

偏鄉心理學:三義人與石虎的悲歌



偏鄉心理學:三義人與石虎的悲歌

2016年02月19日19:14    

作者:吳奎彥(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)

前苗栗縣長劉政鴻曾經說過:「願承擔歷史罪責。」他對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持不惜一切代價的強硬立場,一時間,開發案與石虎棲地的爭議迸發出來。然而,隨著中國國民黨在2014年地方選舉的失利,外環道爭議也逐漸縮小、傾向不開發。2016年總統大選,苗栗縣可以說是少數依然慘藍的鄉鎮。由於政黨輪替後,城鄉資源競奪的可能,輪替前,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又被搬上檯面。三義人與石虎的關係交織著三種「不滿」的心理狀態。


根據筆者身為在地人的觀察,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主要是為解決三義每逢例假日、節慶等,台十三線(中正路)壅塞回堵的情況。尤其在當觀光客停車吃麵、購物,與路邊停車的文化情況下,壅塞可以長達數公里,地方居民不堪其擾。用一句經濟學的話說,即是觀光經濟的外部成本。這是地方居民的第一種「不滿」。

因而,苗栗縣政府與三義鄉公所,為解決外部成本,而提出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。然而,為了少數幾天的壅塞情況,冒著可能使石虎滅絕、生態圈崩潰的危險,其中是否比例原則自然值得探討。另一方面,隨著三義鄉的開發,石虎位在淺山的棲地也逐漸縮小,而進入在地人的日常環境中。石虎破壞農作、偷吃牲畜的傳聞層出不窮,許多受害的地方居民恨得牙癢癢,急欲除之而後快,陷阱、毒餌,或是各種山產料理紛紛出籠。簡單來說,石虎和三義人關係並不好,在外人看來可愛的生物,在地人則覺得可恨。這是地方居民的第二種「不滿」。

第三種「不滿」表現著台灣長期以來城鄉發展的失衡問題。對城鄉失衡不滿,經常使我們以為,透過大規模的投資開發案,將帶來地方的經濟繁榮。許多居民認為1400億的外環道經費若進入三義鄉,一定可以喚醒這個沉寂已久的小鎮。石虎群落於是成為這種不滿的代罪羔羊,被視為阻礙發展的元兇。事實上,應檢討的是國家對城鄉發展的相關制度。除此之外,不幸的是,外環道本身沒有觀光效益,多數的觀光人潮仍然可能湧入台十三線沿街,壅塞問題不可能解決。而且,對於瀕危的石虎與生態的破壞,也有相當多生態專家主張不應開發。

這三種「不滿」的解決方案,從來都不是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。對三義人來說,「三義外環道開發案」不過是對開發與繁榮的白日夢。外人也必須重新檢視石虎與地方居民的關係,對於石虎的不滿需要充分地放在制度面下理解,而不是廉價的批評。實際上,三義與石虎都是發展的邊緣者,前者被發展火車落棄,後者被發展本身迫害,他/牠們不應對立,而要重新思考相互擁抱與合作的可能。

原文網址:http://www.appledaily.com.tw/realtimenews/article/forum/20160219/799287/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

為了避免新聞快速被下架,將先行備份於此部落格

1.本站為備份即時新聞之文章

2.本站僅備份文章無任何營利之途

3.本站僅備份文章,文章所有權仍為原出版者所有
如未經原作者同意轉載/修改文章將與本站無關

4.文章原作者如不希望文章備份至本站請透過臉書粉絲頁通知管理者,管理者會盡速撤除文章備份

5.本站整理如有錯誤、希望撤除備份或需要反映意見請利用臉書粉絲頁,謝謝